时间上确实合适。
第一套人民币因涉及金圆券等问题,加之建国初期局势尚未稳定,才采用大面值钞票。
但实际操作中,这种大面额钞票既不便携也不实用。
经过几年发展改革,国内已全面推行公私合营,加上票证制度的支持,条件成熟,可以进行货币改革了。
第二套人民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推出的。
现在十二月,官方只是透露了消息,具体的兑换工作将从1955年开始。
到时候,旧币中的约一万单位可兑换为新币的一元。
所谓的“万元户”
,指的就是拥有旧币中一万单位的人。
何裕柱看了一眼自己的储备,近来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,学校提供的补贴以及偶尔做实验或设计机械图所得,总计已有八百多万旧币。
这些钱必须换成新币,否则就会贬值成废纸。
按比例计算,他手里的钱大约能换得八百多元新币。
对比何裕柱在鸿宾楼工作时的收入,现在显然不算高。
但考虑到时代的变化,这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在公私合营后,国家接管了所有店铺和商家,即便何裕柱继续留在鸿宾楼做厨师,他的收入也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。
何裕柱目前在清华大学就读,并取得了工程师资格证,未来的选择远不止于做一个厨师。
这也是他当初放弃鸿宾楼的工作选择上大学的原因。
在这个时代,仅靠金钱是不够的,对于普通人来说,掌握理工知识无疑是最好的保障。
何裕柱做完早饭,吃完后便带雨水去学校。
随后,他骑车前往南锣巷的四合院,提醒何大清和陈娟准备好家中积蓄,以便兑换新币。
同时,他也去了李保国和杨佩元那里通知一声。
最后,他还特意去拜访了未来的岳父谢学丰。
这种事情绝非多余,因为确实有人因疏忽错过了兑换新币的机会,有些人嫌麻烦不愿更换,还有些人压根不当回事。
等到大规模换币开始后,这些人的处境变得非常糟糕。
何裕柱在通知家人兑换新币前,已经想好了解释的话。
这是国家出台的新政策,积极响应政策无疑是对的。
加上他在清华大学的学习经历,让他看待事物更加长远,因此李保国等人并未反对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