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大清和陈娟不会在这儿过夜,毕竟这是何裕柱的房子,他们若不回四合院,村里人肯定会议论纷纷,到时候难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。
柱子在外头有自己的住处,还有考上清华大学的事情,这些都没告诉四合院里的邻居们。
何大清和陈娟虽没有何裕柱的“先知”
能力,但他们清楚院里那些邻居的为人,这事还是别让他们知道为妙。
在院子里整理一阵后,何大清和陈娟回四合院去了。
何裕柱则让雨水把门锁好,自己骑车带着谢颖琪离开。
夜风微凉,坐在车后的谢颖琪下意识地缩了缩身体,靠近了何裕柱。
感受到身旁的温暖,何裕柱心中一动,想起白天师傅和何大清说的话,便轻声说道:“颖琪,等我毕业后我们就结婚吧。”
之前他对婚姻观念有些迟疑,但在师傅和何大清的提醒下,他也明白在这个年代,一直谈恋爱而不结婚可能会让对方误会。
于是他决定给两人一个明确的未来。
听到这话,谢颖琪心中莫名安定下来,虽然不知如何形容,但那种安心的感觉油然而生。
她轻轻应了一声:“嗯,柱子,你别有太大压力,好好学习就行。
要是真到了那一天,我们家什么都不需要,爷爷还会准备嫁妆。”
谢颖琪担心结婚的事会影响何裕柱的学业,同时也从两人的角度考虑,已经将自己当作小家庭的一部分。
何裕柱听后忍不住感慨,这样的姑娘实在难得,无论长相还是性格都无可挑剔。
在他那个时代,像这样的女孩简直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。
那个年代,彩礼漫天要价,房子不加名字就没安全感,离婚还能分财产,哪里像现在这般简单朴实。
两人即便没有太多物质基础也能组建家庭,携手努力。
因此,老一辈对年轻人不婚行为感到困惑,他们不了解,时代变了,现代女性的想法已不再局限于安稳成家过日子。
何裕柱摇摇头,不再多想那些复杂的事情。
夜色渐深,两人骑行的身影在灯光下被拉得越来越长。
转眼到了1954年12月。
清晨微凉,何裕柱听见门外送报的敲门声,起身开门取下当天的报纸。
这是他每天早晨的习惯。
阅读报纸对他而言非常重要。
作为穿越者,他无法保证所有细节都牢记于心,通过看报可以及时掌握许多关键信息。
回到屋里,他打开报纸快速浏览一遍,立刻被头版标题吸引住了。"新币发行?第二套人民币要来了?”
看到这条新闻后,何裕柱的眼神微微闪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