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 科举蹊跷(2 / 2)

火舌舔着残片边缘,“河工”二字的“氵”旁已经蜷成了黑灰。

突然,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扣住他手腕,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腕骨。

“赵大人?”管家抬头,见是新任的顺天府知府赵砚之,额角的汗“唰”地落下来。

赵砚之从前是苏映瑶父亲的门生,十年前苏府落难时,是苏老爷连夜写了推荐信,才让他得了个八品县丞的位置。

赵砚之将残片从管家手里抽出来,与袖中取出的摹本并排铺在案上。

烛火下,“河”字的三点水在摹本里带着飞白——那是主考官惯用的瘦金体笔锋;可残片上的“氵”却晕染成一团,像滴进清水的墨汁。

“寒潭笔。”赵砚之的指节叩在残片上,“李尚书书房那支笔,我在苏府见过。”他转身要走,又回头盯着管家青白的脸,“你家老爷爱往炭盆里烧东西,可烧得掉纸,烧不掉墨——当年他给主考官送的‘赈灾银’,是一船青砖吧?”

刑部衙门的走廊里,陈御史抱着一摞账册正要往内堂走,冷不丁被苏映瑶挡住去路。

她手里举着本《漕运司报销单》,封皮已经磨得起了毛边:“陈大人,李尚书报的‘赈灾银’买了十万块青砖,可您去砖窑查查,每块砖里是不是藏着银锭?”

陈御史的胡子抖了抖。

他是三朝老臣,最见不得贪墨之事,此刻眼睛亮得像淬了火的刀:“苏娘子如何知道?”

苏映瑶从袖中摸出半块青砖,随手拾起走廊角落的石础一敲——“咔嚓”一声,砖芯滚出个裹着丝帕的银锭,帕子上绣着并蒂莲,正是李尚书小妾的陪嫁纹样。

“砖窑老板是那小妾的表兄。”她将银锭塞进陈御史手里,“大人若要证据,明日卯时去码头,会有船装着新砖起运。”

三更梆子刚响过,李尚书在自家后园的锦鲤池边蹲了半个时辰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